“邮政快递业作为服务生产生活、畅通经济循环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国两会期间,就邮政快递业在乡村振兴和智慧物流领域的创新实践,全国政协常委,国家邮政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马军胜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为我们勾勒出行业的发展图景,更为未来趋势注入了新的思考。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深化快递进村,加强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邮政快递业作为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承担着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助力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乡的重要使命。”马军胜指出,“推进融合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村运输服务体系,构建起连接田间地头与消费终端的毛细血管网络。它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要素双向流动的重要抓手。”
物流通,百业兴;要素活,乡村旺。在谈到邮政快递业应如何在这一战略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时,马军胜认为,其核心在于优化网络布局,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将邮政网点、交通场站、供销站点升级为综合服务中心,实现运力共享与设施复用。通过统一分拣、共同配送,实现县域快递集中分拨、乡村统一投递,既解决快递进村成本高的难题,又提升邮政普遍服务网络的使用效能。“当快递进村的‘最后一公里’被打通,激活的是整个乡村经济的神经末梢。”马军胜说。
每个快递包裹都散发出民生的温度,每条物流线路都跃动着发展的脉搏。马军胜鼓励邮政企业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勇当开路先锋,充分发挥网络基础优势与资源整合能力,在三级物流体系建设中主动承担枢纽责任,在运力资源调配中展现集约化运营优势,努力成为畅通城乡循环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针对偏远地区“望得见山、送不出村”的天然屏障,马军胜表示:“无人机快递作为现代智慧物流体系的重要创新,为破解偏远地区‘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选择性解决方案。”马军胜指出,无人机配送通过低空运输网络构建“点对点”直达模式,突破地形限制,实现精准投递,大大压缩运输时间,有效解决因自然屏障导致的物流断点问题,显著提高特殊地区的物流效率,为农产品上行开辟了新通道。
目前,中邮无人机(北京)有限公司正在布局低空物流服务,探索迈向规模化运营。当四川羌寨的脆李48小时直达北上广深,城乡差距便在物流效率中逐步消弭。“智慧物流也在重塑城乡关系”,马军胜提到,无人机快递突破了传统物流服务半径的物理限制,使偏远地区居民得以平等获取高时效服务,强化了农村居民对现代化公共服务的融入感与获得感,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从经济协同维度看,无人机物流网络构建了双向价值流动通道。一方面通过建立农产品“产地—消费终端”直连机制,降低流通损耗,推动特色农产品增值;另一方面,工业品下行通道的效率优化,使农村市场渗透率提高,激发了农村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形成“以流促产、以产带流”的良性循环。“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里程碑”。
对于行业未来发展,马军胜满怀信心,并表达了“四个更”的期待:“更高质量的服务网络、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更可持续的绿色转型、更富成效的协同融合。”“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邮政快递业必将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历史性跨越,成为畅通经济大循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马军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