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邮政会议纪念
基本属性
图序图名面值
(47)邮筒、交通工具及地图(橙色)400元
(48)邮筒、交通工具及地图(绿色)800元
  • 第一届全国邮政会议纪念
  • 邮电部于1950年11月1日发行第一届全国邮政会议纪念邮票,1套2枚。1955年1月10日该邮票由上海印刷一厂再版印制。

  • 邮票志号: 纪7
  • 发行日期: 1950-11-01
  • 全套面值: 1200元
  • 齿孔度数: p14(原版),p12.5(再版)
  • 邮票规格: 图幅29mmx29mm
  • 整版枚数: 50(10X5)
  • 印刷版别: 胶版
  • 设计者: 孙传哲
  • 印刷厂: 大东书局上海印刷厂(原版),上海市印刷一厂(再版)
背景资料

自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起,邮电部统一领导全国人民邮政。1949年12月10日~28日,邮电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邮政会议。会议确定了中国人民邮政工作的总方针,统一了全国邮政机构,统一了全国邮资和有关业务,规定了全国的邮票由邮电部统一发行。并要求逐渐实现经营企业化和管理民主化,为人民邮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新中国发行的邮票,最初使用“中华人民邮政”名称,这次会议确定中国邮政的名称为“中国人民邮政”,因此,自1950年7月1日发行的纪4《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纪念邮票起,统一使用“中国人民邮政”名称。
  第一届全国邮政会议还规定采用绿色作为中国邮政专用色彩。中国邮政采用绿色标志,有一个发展过程:中国古代官府通信机关叫驿站,送信人员叫驿使或驿卒。驿卒骑着快马在规定的驿道上飞速奔驰,在一定的距离设站换人换马,像接力赛跑似的连续传送。汉朝,驿卒头裹红巾,衣服红袖子,邮袋红白相间。好像现在打旗语的小旗,以便沿途的车马行人很远就能看到飞马奔驰的驿卒,及早让路,使驿马通行无阻。
  鸦片战争后,中国邮政由海关包办,英国人葛显礼为当时的邮政差夫规定了一套制服:信差、船夫穿对襟马褂,胸前明显地标书“大清邮政”四个红字,铜纽扣上也浇铸着“大清邮政”字样;两肩各挂圆形肩章一枚,标明“信差”、“船夫”等职称和编号,左肩是英文,右肩是中文。
  清光绪年间(约公元1896年),清政府聘请丹麦人帛黎协助管理邮政。帛黎开始规定黄、绿两种颜色为邮政专用颜色,以绿色为主,黄色为辅。这一规定一直沿用下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全国邮政会议规定采用绿色作为中国邮政专用色彩,因为中国人民认为绿色象征着和平、青春、茂盛和繁荣,民间对于绿色也有传报平安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