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把市趟改革列为‘六大改革’之一,作为集团公司今年改革的重中之重,不断推进、持续深化,切实推动落地见效!”今年以来,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刘爱力多次强调,要深刻认识市趟运输改革(以下简称“市趟改革”)的重要意义,坚定推进市趟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并指出,市趟改革决定的不只是成本、时限问题,还是企业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的问题。市趟改革有何重要意义?为什么要改?具体如何推进?本期对“市趟运输改革”进行专题解读。
什么是市趟改革?
刘爱力董事长指出,市趟运输是否及时,直接关系邮件能不能及时投递、能不能及时出口,更关系全网的寄递时限、成本的压降和业务的发展。
市趟运输作为寄递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衔接处理中心和揽投部、大宗收寄中心及营业支局的纽带,承担着本地应投递邮件“运进来”、收寄邮件“运出去”的重要任务。市趟管理好了,就是发展加速器,就能提升时限、压降成本。市趟管理不好,就像盲肠,就会出现“肠梗阻”,“端到端、全流程”体系就会出现断点,一干运输、处理中心分拣等环节所压缩的时限就会在市趟运输环节被延误掉,也会极大地增加运营成本。
市趟改革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过程。邮政以前是基于普遍服务进行网络组织、运营管理的,随着寄递业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业务以快包、特快为主,需要遵循市场规律、行业规律推动市趟改革,调整优化市趟网络和管理。
为什么进行市趟改革?
市趟改革是顺应国家物流体系建设的需要。
国家“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要求,到2025年,交通运输综合能力、服务品质、运行效率和整体效益显著提升,要发展现代邮政快递服务、提升寄递服务质效、完善寄递末端服务。
刘爱力董事长强调,快递物流是数字中国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支撑,是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是中国邮政的主责主业,必须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实现有效益的规模发展,成为“平时是信使、战时是战士”的行业“国家队”。
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一头连着民生保障、一头连着企业生产的交通“微循环”亟须畅通。清华大学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对此表示,想要解决物流不畅的问题,打通“大动脉”和打通“微循环”是同等重要的。同时,畅通“毛细血管”我们也要重视。
市趟改革能够使市趟环节成为邮政寄递的传输畅通点、效率增长点和寄递改革的新亮点,使行业“国家队”进一步助力国家畅通“微循环”、破解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
市趟改革是满足快递物流市场竞争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寄递业务的本质是“时限更快、价格更优、丢损更少、稳定可控”。寄递行业竞争首先是时限和成本的竞争。
据国家邮政局预测,“十四五”期间,快递行业业务量年均增速达12.5%。预计到2025年,邮政业年业务收入超过1.8万亿元,邮政业日均服务用户超过9亿人次,快递业务量超过1500亿件。这需要更强、更快的运输能力。
而对标主要竞品,邮政寄递仍然存在时限不够稳定的突出问题。有测试报告显示:邮政寄递省际干线运输比先进竞品快5小时,但寄出地出口时限、寄达地进口时限均较慢,造成全程时限比先进竞品慢1.12小时。客观上讲,市趟与处理环节、揽投环节的衔接不够紧密,拖了“后腿”,从而影响了全程时限。
经过写实调研发现,有的地市邮政存在4张网,有的车辆闲置近20%,有的外包价格是同类工作的1.5倍。各省(区、市)邮政或多或少存在网络重复且各自组开市趟、车辆闲置与大量外包并存、业务处理忙闲不均等现象,造成了资源浪费,形成“肠梗阻”“堰塞湖”等问题。
寄递业务发展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推进市趟改革。市趟改革是邮政寄递“五大改革”的深化,是聚焦重点问题、打通淤点堵点的举措,是加强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激发整体效益的必然选择。
市趟网络生产运营服务的主体,已经从普邮邮件和报刊业务转变为快包、特快业务,要求时限更快、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要求改革市趟组网和运营模式。干线运输的改革经验,为市趟改革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市趟改革是实现邮政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进高质量发展,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刘爱力董事长调研北京邮政市趟改革优化工作时指出,对照总书记的要求,寄递业务还存在明显不足,如果成本降不下去,持续亏损,连活下去都成问题,邮政企业要当央企排头兵、成为国际一流企业,就是一句空话。盈利是对企业的本质要求,作为国有企业,我们只有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才能更好地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才能真正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成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越是规模化企业,越需要精细化管理。快递行业是典型的规模效益型行业,任何一处“精”“益”“准”乘以规模,都将是企业竞争力、效益效率的极大提升。
成本的压降不仅仅是效益的问题,还标志着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力,决定着企业能不能活下去;提升时限也不仅仅是速度的问题,时限慢,客户就不选择邮政,就会影响企业生存。
因此,市趟改革对中国邮政至关重要,它既是一个明显的成本压降点,也是一个重要的时限提升点,是提升寄递网络末梢服务时限的需要,是压降寄递成本的需要,是寄递管理精细化、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必须不等不靠,抓实抓细抓好。
怎样进行市趟改革?
为做好市趟改革工作,加快推进市趟改革进度,集团公司拟定了市趟改革5大举措、16项措施、64项任务。
总体思路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围绕“提时限、降成本”目标,通过明确主体强管控、优化网络提时限、精细运营提效益、资产效益社会化、IT赋能强支撑等措施,全面推进市趟运输改革,以最小成本满足各类邮件时限要求,加快构建“主体明晰、责任明确、衔接紧密、资源复用、成本集约”的市趟运营网络,实现资产效益社会化,推动市趟由任务管理向“任务+时限+成本”管理转型。
主要措施
明确主体强管控
明确运营主体
1.梳理各省市趟邮路、车辆、人员的管理层级和管理主体。
2.逐地市明确唯一市趟运营主体和调整方案。
3.完成各地市的市趟运营主体调整工作,实现市趟车辆、人员等资源的一体化管理。
压实管理责任
4.建立市趟时限库、成本库,确定市趟运行指标体系。通过IT系统,推动市趟运行标准化、定额化落实落地。
5.明确各省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分别确定市趟计划集中编制、市趟车辆集中管理、运力资源集中配置与采购、计量薪酬方案集中制定、成本集中管控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6.逐地市制定车辆利用率目标和工作要求。
7.逐地市制定市趟运行计划,明确上下行市趟的运行时刻。
8.逐地市制定车辆、人员等资源综合复用方案。
9.逐地市制定市趟成本压降目标和工作要求。
10.逐地市审核市趟改革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优化网络提时限
集中管理
11.各省对地市现有特快、快包大宗收寄、国际、普服等市趟组网情况进行写实。
12.按照以快带慢、综合运送各类邮件、上下行复用等方式,组织各地市完成市趟网络整合。
13.梳理确定适合打破行政区划组网的网点和优化的市趟邮路,对够量的揽收网点实施就近入网。
统一管控市趟车辆
14.逐地市梳理自有市趟车辆数量、运输任务等情况。
15.建立市趟运力资源池,市趟车辆信息100%录入车管平台。
16.通过车管平台管控市趟车辆,梳理出闲置较长或日均行驶里程较低的车辆,限期整改。
17.将使用率较低的自有车辆,安排套跑揽投任务,或替换外包线路。
统一管控市趟驾驶员
18.逐地市梳理自有市趟驾驶员数量、任务、工时等情况。
19.各地市落实市趟驾驶员100%注册司机帮APP。
20.各地市落实市趟驾驶员100%使用司机帮APP。
21.各地市制定市趟驾驶员工时管控目标和具体措施。
22.结合工时标准,优化人员排班,安排驾驶员出班计划,实施工时精细化管控。
优化标准
23.建立市趟对标竞品时限台账,逐地市调研摸排竞品的市趟数量、揽投频次,并进行成本和时限对标分析。
24.根据市趟对标台账,综合考虑距离、串行、交通状况等因素,优化调整市趟的到达、发车时间。
25.根据市趟优化效果,逐网点优化调整揽投部截邮时间和投递出班时间。
26.逐线路、逐网点优化完善时限标准库,确保时限标准完整率达到98%,时限标准准确率达到95%。
紧密衔接
27.逐网点、逐线路、逐频次梳理市趟集中到达处理中心排队等待卸车的市趟和到达揽投部时间较晚影响正常出班的线路。
28.根据各网点业务量、距离等情况,逐条线路优化上行市趟到达处理中心时间,避免排队等待,实现车辆有序进出、有序接卸。
29.结合揽投部投递能力,优化下行市趟到达揽投部时间,有效衔接揽投部投递出班卡口时间。
环节联动
30.各级处理中心优化格口设置方案,利用富余格口,对业务量较大的网格、自提点进行直分。
31.组织市趟车辆对处理中心直分到网格、自提点及大宗客户的邮件,进行直送直投。
32.组织各地市建设揽投中心、直投中心,释放处理中心格口资源,持续推进市趟车辆直送直投。
33.对业务量大的揽投中心配备简易设备,减少揽投部下段时长,加快出班投递。
汇集串行
34.梳理各地市业务量较小的揽投部、支局以及装载率低于20%的市趟邮路,制定汇集或串行方案。
35.根据各地市网点业务量和时限要求,合理确定汇集网点,原则上汇集发运覆盖网点数量为3~5个、距离在3公里内。
36.根据各地市网点业务量和时限要求,合理确定串行的网点。串行运输要顺向发运,原则上覆盖网点数量为2~3个。
37.逐地市审核实行汇集、串行的网点和线路。
综合复用
38.根据各地市不同频次的业务量情况,逐线路明确综合复用的市趟邮路及实施时间。
39.逐地市明确装载率提升目标,确定普邮、报刊与包快类邮路复用方案。
40.整合大宗线路与市趟邮路,逐地市确定复用下行市趟返程带运大宗邮件的邮路。
精细运营提效益
聚焦关键要素指标
41.分类明确市趟成本的关键管控要素项目。包括:①价格要素,如驾驶外包单价、邮路外包单价。②生产运营要素,如邮路平均里程、驾驶外包趟次、邮路外包趟次、驾驶外包里程、外包车次占总车次比重、串行邮路占比、上行和下行装载率。③人员要素,如人均日行驶里程、人均月驾驶工时。④自有车辆要素,如自有车辆日均行驶里程、百公里油耗、百公里维修费等。
42.全面梳理涉及的人力资源、新一代寄递平台、车管平台等系统的市趟成本数据,对照关键要素,进行系统改造和数据自动归集。
43.在新一代寄递平台、车管平台展示关键管控要素情况,帮助各级管理部门合理制定成本优化方案,靶向降本。
构建市趟成本数据库
44.通过单独设立市趟环节、规范前端报账等方式,清晰核算“市趟运输”成本。
45.将市趟运输装载率、人均日行驶里程、车均日行驶里程等11项关键管控要素全面纳入新一代寄递平台、车管平台,进行信息化管控。
46.集成新一代寄递平台、车管平台、ERP管会模块数据,在成本数据库中单独建设市趟成本数据库,指导各省邮政进行成本对标、靶向降本。
47.新一代寄递平台、车管平台及成本数据库开发完成后,将市趟成本及关键管控要素对标对表情况,纳入成本管理看板系统,实现看板管理。
48.建立现实库、历史库、行业库和标准库,通过对标行业和同类省份最佳实践,逐步建立标准化、定额化的管控体系,提高关键要素管控水平,全面压降市趟成本。
49.依据市趟成本库及关键要素,推动靶向降本。
资产效益社会化
提升资源利用率
50.统一管理全省市趟车辆,通过车管平台加强系统监控,将闲置车辆调配给自有运能不足的地市,安排停靠时间较长的二干车辆承担市趟运输任务。
51.通过车管平台监控车辆使用情况,将闲置时间长、装载率低的车辆调至运力紧张的线路,适当组织支线与市趟套跑,实现“人休车不休”,自有车辆充分利用,委办外包车辆明显减少。
52.参考运输里程、趟次等因素,制定下发市趟驾驶员计量薪酬指导办法。
53.各地市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市趟驾驶员计量薪酬办法,合理安排驾驶员排班,提高自有驾驶员工时饱满率和工时利用率。
54.全面推行驾押合一,优化驾驶人员。
55.优化外包线路,减少外包人员,压降外包成本。
IT赋能强支撑
强化市趟车辆管控
56.组织全省各级市趟管理人员培训车管平台和EAM系统的应用。
57.根据实际情况核查、维护EAM系统中的市趟车辆信息,清理报废、调拨的车辆。
58.全面梳理市趟车辆状况,将全部市趟车辆纳入车管平台管理。
59.承担市趟运输任务的车辆,全部配置卫星定位终端设备,并接入车管平台。
优化智能规划模型
60.指定专人推进市趟智能规划模型系统应用,根据各地市网点、交通等实际情况,结合智能规划结果,优化市趟邮路组织。
61.及时总结应用情况,综合评估系统功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反馈试用情况,提出意见建议。
62.根据各省应用反馈,于6月中旬前对已明确的19项新增需求进行需求评审,于6月底前对通过评审的需求进行模型优化和系统功能完善。
全面应用司机帮APP
63.组织开展司机帮APP的操作培训工作,确保驾驶人员能够熟练应用。
64.各地市驾驶人员全面应用司机帮APP,利用APP进行市趟任务领取、运行异常上报、出车/收车检查、归班处理等操作。
文字整理:张明月、闫阁 本版供稿:集团公司寄递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