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员 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这些牺牲和贡献永远镌刻在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强调“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老区和老区人民的这些牺牲和贡献,继承和发扬老区和老区人民的光荣传统”。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开辟了大小十几个革命根据地,逐步探索并成功开创出一条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1927年9月,以毛泽东同志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领导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0月起义军到达井冈山,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8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部打破江西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地区的进攻。至此,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立。到抗日战争结束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即解放区已有19块,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这为在取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基础上,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宝贵的老区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区精神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是鼓舞和激励我们风雨无阻向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回望百年党史,老区精神如同一座屹立不倒的精神灯塔,穿越历史启迪未来,烛照着我们党的奋斗征程。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二、红六军团经历了大小战斗几十次,部队不但没有减少,反而由7000余人发展到1万余人,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彰显了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沂蒙老区支前民谣“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至今广为传唱,体现着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在陕甘宁边区,共产党人住在简朴的窑洞里,睡在硬邦邦的土炕上,吃着粗糙的小米饭,穿着打补丁的旧衣服,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展现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实践证明,老区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 吃水不忘掘井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新中国诞生而浴血奋战的烈士英雄,不能忘记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革命老区考察调研,多次强调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嘱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照顾好为中国革命作出贡献的老红军、老同志以及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老区,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人民,要一如既往支持老区建设”“我们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我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充分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对老区的真切关心、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情怀、对弘扬老区精神的高度重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怀下,老区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谱写了革命老区全面脱贫的壮丽诗篇,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展现了老区精神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区和老区人民的光荣传统,大力弘扬老区精神,争当老区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汲取不竭力量,勇于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挑战,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