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党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12月14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飞毛腿”侯金龙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太行交通邮政部门出了一名模范邮工,名叫侯金龙。由于他能担、能跑、能吃苦,出色完成了战时通信任务,被誉为太行山上的“飞毛腿”。 

    侯金龙是山西省陵川县赵家岭人,贫农出身。7岁时父亲去世,从小为生活所迫,就给人家放牛为生。抗日战争开始后,他13岁就积极参加抗日儿童团的活动,站岗放哨,宣传抗日。不久,到牺盟会工作,随后参加了八路军赵涂支队,一年后调到新华日报太南办事处当交通员。1940年,交通局成立后,他被分配做干线交通员,担负起输送报纸、书刊、文件、命令、信件等任务,成为人民的信使。他走路特别快,而且能担重担,他担负跑平顺县虹梯关到阳高邮站的邮路,要翻两座大山,过一道浊漳河,往返50多公里,头一天下午出发,第二天中午就能回来。每日出班,光《新华日报》就重达40余公斤,再加上其他需要投递的邮件,往往超过50公斤。1942年,实行“售邮”后,交通员的任务更重了,为了加强主干线,他被调到鹞子坡邮站,专跑该区中心到索堡邮站的邮路,长度近40公里,途中还要翻两座大山。其中,从响堂铺到宋家庄的大山这段路程,总长5公里,羊肠小道,坡陡路窄,草多路滑,十分难走。就是这样,侯金龙担三四十公斤重的邮件,也总比别人早到两三个钟头,而且经常是别人担不了的邮件,他都给担上,决不让邮件积压。 

    1943年,侯金龙调到新城邮站,该站到七分区小屯站的邮路长达47公里,大多是河沟卵石路,很难走。有人嫌路远不愿跑,他便主动承担了这一任务。有一次,正值麦收时节,他赶了一天的路,走到杏城村时,太阳还很高,本想略休息片刻继续走,不料在休息后,突然感到两腿十分酸痛,一步也不能走了,只好住在杏城村。次日一回去,站上的人们还睡着,站长奇怪地问:“你坐飞机回来的?”侯金龙笑着说:“如果昨天不住杏城村,我晚上就赶回来了!”大家都说:“你真能走,一天走了90多公里,真行!” 

    1944年,侯金龙又调到郭家驼邮站,仍跑四、八分区干线。站上来的邮件只要其他邮工担不完,他全都担上。郭家驼到平顺的邮路35公里,只用半天,侯金龙就能往返。后来,他跑长治局到四分区沙河邮站的邮路,有50多公里,平均每次担重40公斤左右的邮件。最短的十月天,侯金龙在天亮时动身,夕阳残照时即可到达,从不缺班误时。侯金龙对邮件非常爱护,夏天没有雨布,下雨时,他总是用草帽、衣服盖住邮件,保证邮件报刊不被淋湿。太南地处太行山顶,山大路难走,侯金龙不嫌苦累,充分体现了他吃苦耐劳的品德。他不仅积极努力千方百计完成邮运任务,而且设法克服灾荒带来的生活困难。灾荒年月,日供1.2斤小米,干线工确实不够吃,他就抽空采树叶、挖野菜等代食,并在邮件少时,沿途卖茶叶做生意,赚来的钱用于补助大家伙食。长治局没设伙夫,他还主动承担了买菜、做饭、扫院等杂务。 

    侯金龙不仅担得多跑得快能吃苦,而且机智勇敢。他在太南地区工作时,经常遇到敌人“扫荡”。有一次,他在邮路上碰上了敌人,被敌人追了一里多路,他躲到半山上的一个小山洞里,把邮件藏好,准备拿石头、手榴弹和敌人死拼,敌人没找到他才脱险。在鹞子坡邮站时,黎涉大道遭敌人封锁,很难通行,但他知道这条邮路是保持太南、太北战时联络的重要通道,如不及时把邮件送到,会给战备反“扫荡”造成重大损失,因此,他不顾一切艰难险阻,设法绕道并注意隐蔽,一次一次完成了任务。 

    侯金龙在太南大山里的主干线邮路上工作了7年,大雨大雪的恶劣气候、高山大河的难行道路、敌人的疯狂扫荡都阻挡不了他完成任务的决心,哪里担子重他就到哪里。由于他以局站为家,克服困难,忠诚地为人民革命战争和人民通信工作作出了贡献,被评为模范邮工,出席太行区群英大会,是群众口中的太行山上“飞毛腿”。(本文摘编自《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太行区卷》)□尹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