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集邮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2020年8月25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抗战记录与抗战纪念
——对不同历史时期人民邮政发行的抗战题材邮票的比较研究(下)
□苏冰

    二、邮票发行背景不同,邮票选材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1.抗战时期,为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努力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边区发行的邮票上,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作出的种种努力。 

    邮票铭记是邮票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发行邮票的国家、地区或发行机构的标志。193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苏区改为民国政府领导下相当于省一级的陕甘宁特区,中华苏维埃西北邮政总局改称陕甘宁特区邮政管理局,其发行的第一套邮票不再使用“苏维埃邮政”铭记,而是以“中华邮政”为铭记,故这套邮票被称作“中华邮政”邮票。在这一时期,其他各边区邮政发行的邮票上也先后使用过“边区邮政”“临时邮政”“战时邮政”“抗日邮政”等多种带有抗战色彩的邮票铭记,表示边区邮政是抗日根据地的临时机构,以区别于中华邮政。再从邮票图案这一邮票构成要素的选取来看,1937年12月晋察冀边区发行的“半白日徽图邮票”选取青天白日徽的局部为主图,1938年2月发行的“全白日徽图邮票”采用完整的青天白日徽为主图,青天白日徽为中华民国国徽;1941年2月1日发行的“冀南抗日邮政邮票”1分票以中国地图为主图。这些邮票都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与国民党联合抗日的愿望与诚意。 

    2.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希望国共继续合作,共建美好家园。在抗战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根据地邮政发行的抗战纪念邮票中,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这种美好愿景。 

    从1945年到1946年初,抗战刚刚取得胜利,国共合作尚未破裂,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重,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和平解决国内问题。这一时期晋察冀边区发行的“大抗战”“小抗战”邮票主图上依然使用了青天白日旗。1945年12月山东区发行的“抗日民族战争胜利纪念邮票”背景上青天白日旗和红旗同时高高飘扬。这些邮票用事实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希望国共合作,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望。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邮政发行的抗战纪念邮票具有鲜明的特色,其选材内容反映了新中国不同阶段对抗日战争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新中国早期发行的抗战题材邮票多是选取“平型关胜利”“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等这些在敌后战场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民奋勇抗战的场景,而对国民党领导下战场上的抗战很少表现。直到改革开放后1985年发行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邮票第一图“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抗日”开始,才出现这些战场的内容,之后又发行了“台儿庄大捷”“全民抗战”等内容的邮票,这表明人们对抗日战争的认识开始有了更全面客观的认识。同时,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人们对中国抗战在世界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对内而言是全民抗战,对外而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抗战题材的邮票首先在名称上将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时提出,同时,在邮票内容的选取上也开始出现“芒友会师”及西方战场的“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等场面,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画卷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的画卷结合在一起,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西方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展现了出来。 

    三、组织机构设置不同,邮票图案设计风格迥异 

    1.抗战时期战斗频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交通邮政机构的主要精力用来保证战时联络,没有专门的邮票设计机构及设计人员,邮票的设计以实用性为主,大多数邮票构图简单,设计单一。 

    这一时期,晋察冀边区发行的“半白日徽图邮票”以半个青天白日徽志为邮票主图;“唐县临时邮政邮票”1分票图案为全白日徽志及五角星为邮票图案,5分票以两个正反三角形拼成六角星形及半白日徽局部为邮票图案主图;晋冀鲁豫边区发行的“代邮券”以交通徽为邮票主图;“清河区五角星图邮票”以五角星为主图;淮南区“稿”字邮票以五角星加上“稿”字为邮票主图,表示为报社通讯员专用邮票;苏中区“机、平、快”单位邮票中,“机”字邮票以手举火炬加上汉字“机”为邮票图案,“平”字邮票以帆船加上“平”字为邮票图案,“快”字邮票以飞鹰加上“快”为邮票图案。这些邮票图案都非常简单,或是寥寥数笔的简单示意图案,或是以某一个有代表性的汉字为主图。 

    2.解放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受当时人员及物质条件所限,没有专门的邮票设计机构,但是邮票设计开始受到重视。 

    这一时期晋察冀边区发行的“大抗战”邮票图案就是在各机关内广泛征求图稿,经有关部门组成的审定小组审定、评议,最后从十几份应征稿件中遴选出来的。“大抗战”邮票最终采用的图稿是华北联合大学集体创作的“八路健儿疆场杀敌图”。晋冀鲁豫边区发行的“抗战胜利纪念邮票”是边区文联主席马克设计的。东北区“九一八纪念邮票”设计过程中,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局长陈先舟对设计十分关注,曾和设计者郝艺民一起研究过邮票的构图。由于对邮票设计的重视,这段时期设计的抗战纪念邮票图案精美程度有了一定提高。 

    3.新中国成立后,统一了全国邮政组织,成立了邮票设计专门机构,培养了专业的邮票设计人才,之后又成立了图稿评审(议)委员会,向社会征稿,向美术界知名人士约稿,引进了竞争机制,使邮票的设计水平不断提高。 

    1952年发行的“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由新中国首位邮票设计家孙传哲设计;1965年发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邮票,由邮票设计家卢天骄设计,第一、二、四图是根据著名画家何孔德、彦涵、王式廓创作的同名油画设计,第三图是根据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室创作的同名雕塑设计;1985年发行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邮票是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伍必端教授创作设计的,采用抗战时期宣传品常用的黑白木刻技法,时代色彩浓厚,历史凝重感强烈;1995年发行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邮票设计者是何洁、陈楠、冯小红,邮票以历史照片为主图,黑白两色为对比,不同色块为衬景,从不同的侧面再现了抗日战争的历史画面;2005年发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邮票设计者是中央美术学院武将,邮票图案在历史照片的基础上,经过手绘和电脑的处理,基调都为红色,辅以绿色和紫色,版画效果明显,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2015年发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邮票设计者是鲁迅美术学院教授李晨,小型张设计者是于雪,以雕塑艺术家潘鹤、梁明诚的《大刀进行曲》雕塑为原型设计。这些邮票图案的设计或由专职的邮票设计工作者负责,或出自著名艺术家之手,其中不少邮票成为他们的代表作。 

    四、经济条件不同,印制水平各异。 

    1.抗战时期各根据地发行的邮票,是在日寇坚壁清野、不断进行大扫荡中诞生的。所以这个时期的邮票印制历尽艰辛,往往一有敌情,2小时内必须将印刷机拆卸掩埋好,扫荡过后再挖出来安装印刷。同时,由于当时物资匮乏,用纸非常紧张,邮票的印制材质也是五花八门。例如淮南区发行的“稿”字邮票,用报社抄收新华社电讯稿的电报纸(小32开新闻纸)的背面印刷,在留存的“稿”字邮票的背面,电报数码、译文还清晰可见。“唐县临时邮政邮票”是设计者臧本忠绘制好图案后,由唐县北村一位刻图章的工人刻制成木质印戳,买来本地产的双抄土纸,用铅笔在纸上打上格,用木戳在格里手工盖印,然后用鞋锥子顺着格线打孔,有时打孔来不及就用剪刀剪下出售。各边区邮票印成后,基本上没有打孔机,不能打孔,连切割机也没有,只能靠手工裁切,所以抗日根据地发行的邮票基本上都是无齿票。 

    2.解放战争时期,各边区物质条件逐渐好转,邮票印制水平也有所提高。首先,印制邮票所使用的纸张质量有所改善。例如晋察冀边区“大抗战”中的1元票是先印的,使用的是白纸和报纸,后来在清理物资中,发现了一批收缴的波浪纹水印绢丝纸,以后的7种面值邮票就是用这种纸张印刷。另外,东北区“八一五东北解放二周年纪念邮票”“九一八纪念邮票”也是使用水印绢丝纸印制。其次,这个时期发行的抗战纪念邮票也开始逐渐由正规印刷厂承印。“大抗战”邮票在晋察冀边区财政处印刷局印制;晋冀鲁豫边区“抗战胜利纪念邮票”在永兴印刷公司印制;山东区“抗日民族战争胜利纪念邮票”“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图邮票”是在胶东北海银行印钞厂印刷,其中“抗日民族战争胜利纪念邮票”还使用了红、绿、蓝三色套印,印刷精美。 

    3.新中国邮票是在和平年代、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印制的,邮票印制工艺更是不断提高。1959年专业邮票印刷厂——北京邮票印刷厂成立,之后引进了邮票纸刷胶设备,结束了邮票不刷背胶的历史。除了1952年发行的“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是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印制之外,其他抗战纪念邮票都是由北京邮票印制厂承印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小型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这些邮票都是由北京邮票印制厂影写版印制的。邮票纸张和油墨等工艺也在不断提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邮票采用荧光纤维纸、荧光油墨印制,还使用了缩微文字及异形齿孔等工艺,不仅提高了防伪性,也提高了邮票的艺术欣赏价值。 

    由于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不同任务,同时面临的政治环境和经济条件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邮政在不同历史时期发行的抗战题材邮票,无论是在邮票图案选取、选材内容,还是设计风格、印制水平上都有很大不同。 

    抗战时期发行的邮票重在“记录”,它们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广泛宣传、发动民众,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领导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奋勇抗战的历史,是那个特殊年代留存下的文物实证。抗日根据地发行的邮票,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诞生,经过了抗战硝烟的洗礼,浸透着交通邮政工作人员的心智和血汗,留存世间的已然不多,大多已成为邮票中的珍品。抗战胜利后发行的邮票重在“纪念”。抗战胜利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各根据地发行的抗战纪念邮票作为抗战时期和新中国过渡时期的产物,有明显的过渡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邮政发行的抗战纪念题材邮票,纪念特征非常明显,并与中国传统逢十纪念相结合,来纪念这一重大事件,弘扬抗战精神。 

    总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在抗战中形成的抗战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为人民邮政发行抗战题材邮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将不同时期人民邮政发行的抗战题材邮票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人们从邮票这个方寸之地更好地认识中国人民的抗战历史,更深刻地体会伟大的抗战精神,更坚定中国人民珍爱和平、捍卫和平、建设和平世界的坚强决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