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龙里县分公司投递员莫富元在今年的全国两会,聚焦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他提出,要依托邮政“全程全网”的独特优势,构建“干线冷链大动脉+末端微循环”的全域服务体系,为保障民生供给锻造冷链物流主力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龙里县分公司投递员莫富元
数据显示,中国邮政已建成覆盖全国的冷链物流骨架网——拥有41架全货运飞机、330辆专业冷运车辆,开通冷链专线127条,冷仓资源达5.86万平方米。
“去年邮政农产品寄递量突破56亿件,增长68%。”莫富元说,但现在的物流力量面临三重考验:一是配套基础设施存在短板。城市专业冷仓及中大型干线冷车资源较为匮乏,基础设施分布不均,冷藏运输能力不足,缺少集约化、规模化运作的冷链物流枢纽设施,难以有效满足快速增长的冷链物流运输需求。
二是投入规模大,运营成本高。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需要投入大量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设备,对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运营水平和服务能力要求较高,邮政在建设资金投入和运营管理成本方面面临较大压力。
三是专业化人才紧缺。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储备不足,高技能冷链人才更是严重匮乏,未来需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
对此,莫富元建议财政部门给予邮政冷链物流体系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采用“以奖代补”形式支持邮政冷链项目建设。同时,协调相关部委对邮政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项目实施税收减免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参与冷链建设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