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华栋:让报刊亭旧貌换新颜
作者:中国邮政报记者 吕磊 通讯员 蔡诗华 来源:中国邮政报 发布时间:2024-03-13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邱华栋带来了一件关于促进报刊亭更好发挥作用的提案。

  邱华栋在提案中指出,城市里的报刊亭曾经遍布大街小巷,极大丰富了市民阅读体验,满足了群众文化需要,承载着几代人的美好记忆,是城市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公众获取信息的时间、空间变得灵活而分散,阅读习惯发生根本改变,传统报刊亭所代表的线下零售方式日渐式微,再加上一些城市管理思路的转变,很多报刊亭经营举步维艰,数量也大幅减少。

  如何实现报刊亭的“华丽转身”,让其重新回归大众视野?邱华栋做了深入调研。在邱华栋看来,国内国外很多地方都在对报刊亭的功能迭代进行多样化的探索。越来越多的报刊亭不仅维持了自身的运营,还成为城市中的亮丽风景线。

  邱华栋在提案中一一列举了他发现的报刊亭转型成功的案例:浙江杭州促进报刊亭与“城市书签”公益阅读活动结合,举办读书会吸引街坊参加,并通过视频直播扩大受众;广东广州对报刊亭进行智能化、信息化升级改造,实现24小时借阅图书,提供免费Wi-Fi和充电服务,还可以自动售货、存放快递、进行生活缴费,成为城市“百宝箱”;湖南长沙鼓励创办“雷锋号”爱心文明报刊亭,为市民、学生提供传播健康文化、精神文明的场所,传递道德正能量。法国巴黎翻新美化重点区域报刊亭,为游客提供向导服务,出售剧院打折门票,在吸引消费者的同时提高了外部“广告位”收入;日本东京的报刊亭可以根据居民需求进货,售价有时比网上还要便宜,成为社区居民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

  邱华栋认为,传统报刊亭功能转型的方向应为满足群众文化消费需求;延展报刊文化产业链条,涵养城市文化氛围和人文底色;进一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为此,他建议,一要加强政策扶持,明确报刊亭的管理主体和制度,在财政政策与税收优惠方面给予一定扶持,突出其公益性,让报刊亭成为弘扬文化、服务人民、促进就业的城市文化符号;二要引导传统报刊亭加速转型,深入调研不同城市报刊亭的特点,在机场车站、地铁站、商场、地下通道等人流量多的地方设置报刊亭,从外观设计、内部结构等多方面改造升级,充分体现城市特色,并增加手机充电、快递存放、生活缴费、共享雨具等便民服务和设施;三要采用新技术手段和经营方式增加报刊亭收益,合规拓展经营范围,升级改造零售终端,设置24小时无人售货和借阅功能,通过品牌联名、品牌快闪等方式吸引顾客尤其是年轻人的关注;四要充分发挥报刊亭公共文化服务作用,与各类文化惠民活动结合,举办微型读书会、分享会,吸引并留住读者,营造有格调的城市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