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貌换新颜——江西省分公司党委定点扶贫工作回顾
作者:李萍?肖观华?来源:中国邮政报发布时间:2021-06-11

  2015年7月,根据江西省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安排,由江西省邮政分公司对接于都县银坑镇汉田村定点帮扶工作。6年时间,江西省分公司党委与当地党委、政府密切协作,精心安排定点扶贫项目,彻底改变了汉田村的贫困面貌,84户贫困户全部如期实现了高质量脱贫。 

  日前,汉田村代表于都县接受江西省第三方评估验收考核,是全县抽取的25个村中唯一“零问题、零反馈、零佐证”的受检村。江西省分公司也被江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省派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先进单位”称号。

  聚焦组织领导 创新帮扶机制

  作为江西省分公司党委派驻汉田村的定点扶贫工作队队员,李城忘不了第一次来到汉田村时见到的情形:“整个村子到处都是破烂的土坯房和牛猪栏,污水横流,牛粪遍地。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黄泥水、污水交汇,村小学的学生们撑着破旧的雨伞、踩着泥泞路、涉水过河去上学。” 

  江西省分公司党委多次专题研究扶贫工作,确定扶贫方案和扶贫小组人员、落实扶贫资金,省分公司党建工作部负责具体对接,定点扶贫工作正式启动。实地走访调研,全面了解汉田村的情况,从“两不愁三保障”入手,因地制宜制定扶贫计划;充分依托邮政特有资源优势,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在强化巩固脱贫成效上多下功夫;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努力从“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一系列的举措应运而生。 

  邮政驻村工作队面对交通不便、语言交流困难、饮食习惯不同等问题,深入一线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和村民打成了一片,取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为定点扶贫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聚焦民生需求 改善百姓生活 

  很快,邮政驻村工作队发现了该村的第一大问题——村民们喝水困难。 

  为彻底解决汉田村饮水难、行路难等问题,江西省分公司先后投入帮扶资金90.6万元,争取各级资金568.9万元,共建饮水工程两座,解决了8个村民小组和村小学的喝水问题;硬化通村路3.5公里,通组路18条12公里,通户路硬化418户3300平方米,新建公路小桥3座,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和小学生每天涉水上学的问题。新建村卫生室、文体活动广场、电商服务站、党群活动中心、便民服务站、农家书屋等公用设施和安装太阳能路灯110盏。同时,硬化排水沟800米,对154户无厕所农户进行改厕,拆旧建新和危房改造168栋,维修加固26栋旧房,为3个小组进行低电压改造等,极大地改善了村里的人居环境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以前,我们出行很不方便,特别是下雨天,到处都是泥巴。有时雨下大了,河里涨水,小孩子都没办法去上学。现在,水泥路通到了每家每户,河面上还建起了小桥,还给我们安装了路灯,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小孩上学的安全问题了。”说起这些变化,村民匡根秀打心眼儿里感到高兴。 

  聚焦党的建设 凝聚支部力量 

  定点帮扶工作开始,江西省分公司始终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工作,每年安排3万元党建专项资金,建设党支部活动阵地,完善了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中心、村级扶贫办公室等硬件设施。驻村工作队带头参与党支部各项活动,并与村支委委员谈心交流,先后两次组织全体党员外出学习。 

  为强化党员发展工作,驻村工作队将匡裕军等4名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表现积极的年轻人列为培养对象。为党员设岗定责,解决无职党员“无权管事,不会理事,无法办事”的问题,重新设置扶贫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岗、拆空心房督促协调岗、森林防火纠纷岗、医疗救助岗、花生油茶品质监督岗等岗位,在民主评议合格党员中,通过自荐互荐确定党员上岗履职。 

  建立党员“一对一”帮扶机制。有能力的党员每人帮扶一户“三清”落后户、“三改”落后户或者“产业发展”落后户,实行包干负责责任制,限时达到要求。同时,党员带头开展多种经营,争做发展新产业的带头人。 

  聚焦产业扶贫 巩固脱贫成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扭转该村产业几乎为零的局面,我们通过聘请技术人员为村民授课,鼓励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李城介绍道。 

  刘伦祥小时候因左手五个手指意外烧伤落下残疾,平时只能在家里做点小工维持生活,家庭十分贫困,但他对养殖很感兴趣。在邮政工作队的帮助下,2017年,刘伦祥贷下了第一笔产业发展资金5万元,在家的后山搭起了鸡棚,搞起了土鸡养殖。邮政工作队还专门请乡镇农业综合站的工作人员对他进行了养殖及卫生防疫培训。在大家的帮扶下,刘伦祥的土鸡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他除了在于都本地市场销售土鸡,还与赣州的销售商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20年,刘伦祥养殖产业收入突破10万元。 

  据统计,通过江西省分公司的一系列产业帮扶措施,截至2020年底,该村贫困村民年收入由2015年的不到2000元提高到了12900元,全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