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辈子,就认邮政这一行

    作者:杨芳东来源:中国邮政网发布时间:2019-11-08

      无论晴天雨季,还是风雪冰霜,在湖南省会同县堡子镇的街头巷尾、村头路口,经常能看到一位穿着绿色邮政标志服、年近半百的投递员,驾驶着一辆印着“中国邮政”字样的绿色电动三轮车,送报纸、递包裹、传信件。那一抹绿色,成了堡子镇一道亮丽的风景。他就是荣获过省、市、县邮政“订报揽收状元”的会同县堡子镇邮政支局投递员梁高先。

      结缘邮政

      2005年8月,已过而立之年的梁高先到肖家乡邮政所当了一位投递员。从此,缘分的“红线”就把他和邮政牵到了一块。

      肖家乡人口不足8000人,村民居住分散,邮件投送极为不便,其他邮政业务也难以开展。之前的几任投递员就因这里的投递工资低、待遇差,吃不了这个苦,没干多久就另谋出路。有几位亲戚朋友也曾劝他外出打工拿高工资,同时,家中的两个孩子正在读书,急需钱用。

      面对各种压力,梁高先也曾徘徊过,甚至一度曾想过放弃,但一看到村民收到邮件时露出的笑容,他内心涌出的甜蜜瞬间融化了退却的念头,最终选择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坚守了6个年头,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多次受到领导及同事的好评。

      2011年,梁高先被调到拥有16个村、1.6万余人口、规模较大的堡子镇邮政支局,踏上了一段新邮路。面对新的征程、新的平台,梁高先显得更加努力、更加用心。在这条邮路上,他又结识了许多“哥们儿”“朋友”“亲戚”,与这里的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热心邮政

      “走进邮政门,就是邮政人。”这是梁高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这么多年来,梁高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梁高先热心邮政,以邮政为家的事迹不胜枚举。其中,梁高先“支局副局长”的故事在会同县邮政分公司可是尽人皆知。会同县分公司有12个支局所,每个支局所只设支局局(所)长,并没设支局副局长。但是,梁高先却是大家公认的“支局副局长”。事情还得从邮政企业转型说起。邮政企业开始推进转型后,作为普通投递员的梁高先抢抓转型契机,不断转变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变单一工作为多元发展,化被动工作为主动担当,在认真做好邮件投递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支局局长做好全局的业务发展工作。支局局长因事外出,他就挑起局长负责的“重担”。

      有一次,因局长外出学习,计划在某村召开的产说会准备取消,梁高先觉得这样会失信于民,便说:“今天局长不在,就由我这位副局长负责召开。”本来这是梁高先的一句戏言,没想这个自封官衔的事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到了县分公司。不久,县分公司召开会议,倡议全县邮政员工向他学习,学习他这种热心邮政事业、敢于担当、敢于毛遂自荐的精神。自此,“支局副局长”便成了梁高先的标签。

      奉献邮政

      当好邮政投递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挺难。尤其是转型期间,工作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对工作水平、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给投递员带来更大的压力。但梁高先无论严寒酷暑、雪雨风霜,都始终不渝地坚持,不辞辛劳,默默奉献,十几年如一日。

      为了方便群众,梁高先主动延长投递线路、投送时间,把村民所需的报刊、包裹、信件尽可能直投到户。今年农忙时节,该镇平见村村民梁高辉急需6包25公斤的复合肥料,梁高先接到电话后,二话没说就开着邮政三轮车送到梁高辉的家中;茶冲村民生综合服务站负责人梁芳用微信告诉梁高先,说有包裹要寄,梁高先本来不跑这个班,但为兑现为民服务的承诺,他加班加点完成包裹收寄。他明白,群众的呼声就是指令,群众的需求就是任务。这就是他内心的坚持。梁高先的热情服务、无私奉献,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大力点赞,他也实现了个人业务的快速发展。报刊征订工作更是年年率先超额完成收订任务,先后荣获省、市、县邮政“订报揽收状元”。

      圆梦邮政

      “风雨冰霜送邮件,走村串户显真情。邮政业务勤揽收,多拿奖金生活甜。”这是梁高先在会同县分公司开展征集“我的邮政梦语”活动中写下的他的“邮政梦”。

      年近半百的梁高先像普通农民一样,有着一个和大多数农民一样的致富梦想,非常朴素,非常实在。他扎根邮政、服务邮政、依靠邮政,希望能够搭乘邮政这首巨轮,扬帆起航,到达“富裕”的彼岸。如今,他这个梦圆了。十几年来,梁高先凭借自己的努力拼搏,得到了丰厚的业务营销奖励回报,每月工资由转型前的2000多元涨到6000多元,有时高达9000余元。对生活本无多高要求的梁高先,对此心满意足。

      当笔者问起梁高先对当初选择邮政有什么样的感悟时,梁高先自豪地说:”我庆幸当初选择了邮政!屈指算来,我已在邮政工作了14年。对邮政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邮政给了我一个展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给了我一个实现个人梦想的机会。我虽然说不上成功,但至少有了一份较稳当、体面的工作。我这辈子,就认邮政这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