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这一切是我的福气
来源:中国邮政网时间:2019-08-09

  口述人:郭振发(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邮政分公司退休职工)

  记录人:张潇

  我是1946年出生,27岁那年光荣入党。

  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有福气的人。1971年,我25岁,通过招工进了邮政,成为一名投递员。那会儿,延安还有很多步班邮路,自行车可稀罕咧!没想到,我刚参加工作就骑上了咱们邮政配发的自行车,心里高兴,每次出班前都把车子擦拭得锃光瓦亮的,走到哪个村子老远就有人招呼:“邮差来咧!”村里的娃娃们也喜欢追着自行车跑,我心里特别自豪。

  那时,延安的乡亲们生活很困难,家里的口粮普遍不够吃,能吃到一碗干饭就像过个年,平时顿顿都是稀糊糊,饿肚子的滋味实在难熬。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土里刨食的农民,终于出了个吃公家饭的后生,还是中国邮政的职工,全家人都觉得骄傲,在当时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

  现在,一进入延川县邮政分公司,大院宽敞整洁,可谁能想到我刚参加工作时,这里才只有几口窑洞。其实,不只是延川邮政,那时,延安邮政都还在窑洞里办公,老百姓住的也都是窑洞。算上职工宿舍,我们单位一共有11口窑洞,我们四五名单身职工住在一口窑洞里,这样的条件在当年已经是好得不得了了。

  想当年,延安的投递路不好走,到村里都是黄土路,还得上山下沟,平日里还好,赶上雨雪天气,这种路况特别容易发生险情。还记得有一次,我翻山前往贺家洼村送信时遇到山洪暴发,拦河坝被冲毁,我一不小心,连人带车被卷进洪水里,侥幸捡了条命回来。下雪天路面结冰,遇到下坡路段只能一边捏紧了车闸,一边用两只脚蹭着地面,一点点从山上蹭下来,这样虽说安全了不少,鞋子却容易磨损。那年头大家过日子都不容易,鞋子金贵着呢,后来我想到个办法,用草绳把鞋底绑住,这样能多穿些时日。

  20世纪70年代,延安在全国率先试点摩托车投递,引进的都是日本产的大马力摩托车,看着特气派。可当时的基础设施跟不上,黄土路上开摩托车导致漫天扬尘,对车辆发动机有不小的损害。由于整个延安市都没有几辆摩托车,别说摩托车修理点找不到,甚至没人懂修这样的摩托车。因此,首批试点的摩托车骑了不到一年只好“宣告退役”,着实很可惜。谁能想到,几十年间的发展日新月异,现在别说摩托车,就连小汽车也开进了千家万户,咱们国家的变化大得不得了啊!

  参加工作35年,我做过乡邮员、机要员,在邮政储蓄刚刚开办那几年坐过储蓄柜台,也做过邮件分拣封发工作。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储蓄柜台工作时,每天拨着算盘反复核对当天的营业金额,生怕出一点差错。那时候流行一句话:“打好四七规,走遍天下不吃亏。”能打一手好算盘,在当年可是真本事。可是,算盘毕竟是手工操作,难免会出差错,储蓄柜台担的责任大,一点儿马虎不得,每次涉及金额,都得三遍四遍拨着算盘珠子核对,既耽误时间,也消耗人力。后来,营业员有了计算器,现在又有了计算机,所有操作都由电脑来完成,算得又快又准,我是又羡慕又高兴。邮政储蓄刚开办时,主要办理的是存取款、汇款业务。早年间,陕北的发展比较落后。改革开放后,延安的乡亲们开始出去务工,挣到了钱通过邮政汇款汇给家人,帮助家里改善一下生活。咱们邮政的网点多,乡亲们也信赖邮政,就都选择邮政办理业务。赶上逢年过节,排队取汇款、办业务的队伍能从柜台一直排到外面的马路上,营业员从早忙到晚,几个人替班都忙不过来。一次,我到市里开会,听说邮政可能要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当时我还觉得不大可能,谁知道后来真的成了现实。对比邮政储蓄刚开办时的一张桌子、一个算盘,现在的邮政储蓄网点建设得多么好,有了自动存取款机,用户可以在自助设备上存取款,方便了许多。后来又有了手机银行,用手机就可以直接操作转账,服务越来越便捷智能。邮政储蓄业务从单一的存取、汇兑,发展到现在的理财、保险、贷款……这变化又何止是一星半点。这是邮政改革发展带来的变化,更是咱们这个伟大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退休前几年,我在分拣封发台席工作,每天工作量最大的就是盖邮戳。这项工作都是手工操作的,上千封邮件盖得虎口生疼,日子久了,就连桌上的加厚橡胶垫也磨坏了好几块。比不得现在的自动邮戳机,上千封邮件,一下子就能过机盖好,还不会像手工盖戳那样有时会出现废戳。大家经常说科技兴邮,我是亲眼见证了。

  退休后,我和老伴儿居住在单位家属院三室一厅的房子里,子女们也都成家立业,都住在延川县城,互相有个照应。这些年,陕北发展得好,延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选择留在家乡,建设新延安。每当我想起当年全家人挤在一口窑洞、连一碗干饭都难得吃到的日子,再对比现在的幸福生活,就会觉得感慨万千。现在,我还忍不住经常回单位走一走、看一看,每次都感叹于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新变化,作为一名邮政老职工,能够亲眼看到邮政这些年的改革发展,我觉得自己特别有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