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上的红色邮政情
来源:中国邮政网时间:2019-07-30

  延安像一块磁铁,吸引了无数仁人志士;延安是一所学校,培育了许多共产党人;延安像一座灯塔,破除了革命发展的各种迷雾;延安是一面旗帜,引导了民族解放的正确方向。走进今天的延安,这片承载着太多光辉历史的革命圣地已经成为全国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成为一座标杆、一种感召,吸引着无数游人来到这里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而中国邮政则成为这片热土上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助力红色文化从这里走出,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从窑洞里走出的延安邮政

  “记得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单位的办公场地就是几口窑洞,我们乡邮员的宿舍也是在窑洞里。这么多年过去了,谁想到现在的变化天翻地覆哩!”走进气派敞亮的陕西省延川县邮政分公司大院,73岁的郭振发老人的激动怎么也掩不住。

  “我的命好着哩,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就骑上了单位统一配发的投递自行车,不用再走路送信啦!”1971年,25岁的郭振发穿上了神气的邮政绿制服,成为延川县邮政的一名乡邮员。老人至今还难忘当年的荣光:“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土里刨食的农村人,终于出了个吃公家饭的后生,还是咱们中国邮政的职工,家里人都觉得骄傲!”

  “刚参加工作,单位里有11口窑洞,办公室和职工宿舍都设在窑洞里。我们四五名单身职工合住一间,当时觉得能住在单位宿舍特别光荣,打心里高兴!”郭振发老人笑着回忆。

  当时,黄土塬上的投递路并不好走。那些年延安的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到村里都是黄土路,遇到上山下沟,投递员都得扛着自行车走。每逢雨雪天,这样的投递路上动辄险象环生。郭振发曾经在翻山前往贺家洼村送信时遇到山洪,冲毁了拦河坝,连人带车掉进了湍急的洪水中,侥幸捡回了一条命。雪天路滑,遇到下坡,郭振发只能一边捏紧了车闸,一边用两只脚蹭着地面,一点点从山上蹭下来。日子久了,郭振发也不知道磨掉了多少双鞋底,只能用草绳把鞋底绑住,为的是多穿些时日。

  几十年间,郭振发经历过不同的工作岗位,亲身见证了延安邮政的每一步发展变革。“1973年,组织上看我乡邮员当得好,乡亲们都信任我,批准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我又当过机要员,坐过邮政储蓄的柜台,还上过分发台席,眼看着企业发展一年比一年好,这变化实在太大啦!”

  郭振发在储蓄柜台工作,靠的是一手好算盘。“那时候每天对账都用算盘,就怕出什么差错,每笔账都得来来回回算好几遍,哪里像现在都是电脑办公,又快又准确,真是方便!”老人对企业有感情,退休后也时不时回来,经常到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岗位看看,对企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啧啧称道,“办公用上了电脑,分拣实现了机械化,投递用上了摩托车,都说科技兴邮,我可就亲眼瞧见了。我就说嘛,自己是有福气的!”

  而今天的延安邮政早已不仅仅走出了窑洞,更是走上了一条现代化发展的康庄大道。目前,延安市共有邮政普遍服务网点162个,全市96个乡镇实现了普遍服务网点100%全覆盖,平均网点服务人口为17438人,各县(区、市)党报党刊均能实现当日见报。延安市邮路有75条,单程邮路总长度达5917公里,投递段道有346条,总里程达21102.7公里,其中,汽车段道18条、机动三轮车段道92条、电动三轮车段道30条、摩托车段道206条。2018年,延安邮政实现收入逾2亿元,企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员工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初心不改是邮情

  在宝塔区甘谷驿邮政所,记者见到了一位特殊的邮递员——68岁的老党员曹延林。自从1969年参加工作,他已经在邮路上奔忙了整整半个世纪。如今虽说早已退休,可他在家里就是闲不住,非得向单位申请返聘,继续给客户送邮件。用他的话讲:“这份工作让人心里敞亮!”

  曹延林运送邮件的交通工具也有些特殊——一辆棕色的家用轿车。“这是我自己的车。”他乐呵呵地向记者介绍道。曹延林经历了延安邮政从步班投递、自行车投递再到摩托车投递的全过程。他说,早在70年代,延安邮政曾经在全国率先试行过摩托车投递,可是由于地处黄土高坡,路况并不理想,不到1年的时间,首批试点使用的摩托车都报废了。“那时候见不到柏油路,摩托车发动机进了尘土损耗得快。”老人解释道,“你瞧现在,公路四通八达,道路又宽又平,不要说跑摩托车了,开着汽车送邮件也没有问题!”

  现在,曹延林一家的生活好了,两个子女也在邮政工作,家家都有房有车,按理说他完全有条件回家享清福,可他就是舍不下这条邮路:“没有邮政哪能有我们家的今天,都说人民邮政为人民,我还想多为人民服务些年,再发些光和热呢!”

  和曹延林一样难舍邮政情的还有今年69岁的杨宏俊,他也是一名有着42年工龄的“老邮政”了。1969年,18岁的杨宏俊通过招工考试,成了子长县的一名步班乡邮员。提起这些年间邮政的发展变化,老人连呼“想不到”。在他翻山越岭送信的年代,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乡邮员的工作常态。“1972年我高兴得很,入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这一年我还得了一个大胖儿子,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骑着自行车送信的杨宏俊干劲十足,“那会儿能有辆自行车可是了不得,更何况这是咱们邮政配发的,走到哪里都有乡亲们围着看,到了每个村都有娃娃们追着自行车跑。”老人至今还忘不了当时的那一份自豪。

  看到乡邮员的工作条件今非昔比,杨宏俊由衷地为他们高兴。“以前走一趟邮路需要两三天,现在1天就能送完了!以前寄包裹需要手工填面单,现在投递员有了手持终端,手机上就能操作了,又快又准确!今年单位组织我们退休职工去西安邮区中心局参观,看到咱们邮政现代化的邮件处理场地,几层楼高的大型双层包分机分拣邮件又快又好,心里真是觉得自豪极了。”看到企业发展蒸蒸日上,杨宏俊打心里觉得欣慰,“现在的年轻人是赶上好时候了,邮政改革发展大有可为!”

  把美丽延安寄出去

  位于枣园革命旧址游客接待中心入口一侧的枣园主题邮局,总是挤满了前来选购明信片的游客。这座以“延安精神放光芒 把美丽延安寄出去”为主题的邮局营业面积约有20平方米,主要提供平信收寄、代收快递等邮政服务,经营明信片、信封、邮册、图书、报刊及各类文创产品,并设有品赏区、书写区等区域,以满足国内外游客的红色文化需求。

  “枣园主题邮局开办后,我就经常来这里看书,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同志交流。这里给我提供了弘扬延安精神、追忆峥嵘岁月的平台,真是要感谢邮政!”在枣园革命旧址附近住了一辈子的李清山老人这样说道。枣园主题邮局开办以来,在家养老的李清山老人经常来到这里,义务向广大游客讲解红色历史,使大家从革命故事中领悟延安精神的内涵。

  枣园主题邮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自枣园主题邮局开业以来,吸引了众多参观枣园革命旧址景区游客的眼球,成为游客延安红色之旅必游之处。目前,主题邮局日均接待国内外游客300多人,游客普遍选择在这里购买延安精神主题明信片、加盖纪念邮戳等。最受欢迎的集邮纪念品包括《枣园旧址》《杨家岭旧址》《宝塔山》等明信片,一些具有陕北元素、延安特色的邮票也颇受游客青睐。

  “70后”邮迷杨延甲有着30多年集邮经历,他告诉记者,枣园主题邮局开业后,自己经常来到这里选购一些红色邮品,加盖枣园的邮戳寄给全国各地的邮友,特别受他们的欢迎。“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集邮,这些年没少和邮政打交道,要说变化,那是实实在在看在眼里的。”杨延甲指着主题邮局里琳琅满目的邮品,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现在的邮品种类越来越丰富、设计越来越精美,我们邮迷收藏的劲头更大了。我现在没事就喜欢来枣园主题邮局看一看,选购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红色邮品。同时,我也切身感受到了邮政寄递的速度越来越快,服务越来越好。现在我给外地邮友无论是寄平信还是挂号信,基本上3天以内就收到了,比一些社会快递的速度还要快,邮政的发展变化实在太大了!”

  2018年,延安共接待游客6343.98万人次。枣园主题邮局作为延安邮政的重要对外展示窗口,秉承“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坚持以用户满意为标准,严格规范对外服务工作,认真落实服务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热情服务得到了广大游客和周边商户的认可和欢迎。自2018年4月20日开业至今,从这里已经寄出了6000多张明信片,将延安精神和红色文化通过明信片邮寄到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从用户“走进来”到邮政“走出去”

  在延安市邮政分公司的大院内,每天进出的邮车川流不息。“以前从延安到西安,每天只有一班邮车,还得在铜川中转,一趟就得两三天时间。”宝塔区邮政分公司副总经理郭向利站在刚刚卸完邮件的邮车前,掩不住心中的感慨,“现在每天往来的邮车不光班次多了,而且速度快了,跑一趟西安只要几个小时。车辆气派,载重吨位也大,车上还装有监控设备,确保实现邮件全程跟踪,这都是咱们邮政看得见的变化啊!”

  1983年参加工作的郭向利经历了延安邮政的高速发展期,在他看来,这些年最大的变化,就是从用户“走进来”到邮政主动“走出去”。“刚进邮政时,我在营业台席,那时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收信、盖戳。”郭向利回忆道,“那时每天网点门口的信箱起码得开三四次,信件多到取不完,每天盖戳盖到手肿,垫在处理台上的加厚橡胶垫都磨坏了好几个。”随着邮政储蓄业务的开办,到邮局汇款的人一天天多了起来。“那时延安人在外打工的比较多,大伙儿都相信邮政,愿意到邮局汇款,要是赶上逢年过节,取汇款的长队能从所里柜台前一直排到大马路上!”

  几十年间,时代在变,市场在变,邮政也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大变革,许多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得欣欣向荣,郭向利有幸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见证者。这些年,写信的人少了,办理汇款业务的人少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邮政快递包裹、标准快递以及日益多元化的邮政金融服务。郭向利也带领他的团队走出网点,走到客户身边。

  “之前都知道延安的苹果品质好、甜度高,可谁又想到通过邮政能把苹果寄出去?”如今,收寄苹果包裹成了郭向利和他的团队每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延安市分公司现已建成9个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27个农村电子商务旗舰店、967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和8个苹果邮乐农品线上销售网点。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还帮助果农实现了网上销售,拓宽了延安苹果的销路,有效增加了果农收入。邮政快速、优质的服务得到了广大果农的赞扬。在黄陵县果区,这里的果农专门为邮政苹果寄递编了小段子:“邮政帮我卖苹果,你吃苹果甜又香!今天苹果在树上,明天苹果在路上,后天就在你舌尖上!”

  除了延安的苹果,陕北特产的小米、红枣等农产品也在邮政的支持下插上“翅膀”,“飞”向全国各地。延安市分公司通过“邮乐小店”等线上平台以及社会电商代理渠道,累计线上销售农产品5万余件,销售额达280多万元。借助邮政自营网点、农村电商站点、社会代理点等收寄站点,累计收寄农产品快递接近300万件,重量达到1.7万吨,帮助农民增收超过1.2亿元,真正为老区群众提供了“购物不出村、金融不出村、销售不出村、生活不出村、创业不出村”的“五不出村”综合服务体系。


曹延林老人和他的投递汽车。

邮迷杨延甲在枣园邮局买到心仪的邮品。

枣园邮局营业员向客户介绍邮政产品。

延安邮政投递员整装待发。

陕北土特产的邮政快递收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