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绘制多彩的画卷
来源:中国邮政网时间:2019-07-16

  “易水萧萧流千古,燕地处处涌豪情。”仲夏的保定,处处生机盎然。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增强“四力”的要求,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等联合组织了中央行业类媒体青年编辑、记者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34名编辑、记者走进保定,深入清苑冉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唐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易县狼牙山纪念馆、高碑店新发地农产品物流园,关注老区发展、关注企业发展,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感受保定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

  从清苑到唐县,再到涞水、易县,一路走来,随时随处可领略在花果园里观花品果、在农家乐里体验农家风味、在乡野间体验乡愁。红色文化源远流长、青山绿水如此多娇、蓝色天地奋进高歌……这是一个多彩的保定,这是一幅如诗、如歌、如幻的壮丽画卷。

  红色:不变的文化底蕴

  保定是一块英雄的土地,具有悠久、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这里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建立而英勇奋斗的足迹。无论是冉庄地道战纪念馆,还是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处处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来自各地的游客或认真聆听讲解,或举起手机频频拍照。

  “我是冉庄民兵连唯一还活着的老兵,我有义务把冉庄人民在抗战时期抗敌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说话的是92岁高龄的老民兵李恒彪,尽管老人已是鲐背之年,但依然精神矍铄,讲起话来铿锵有力。

  “大家挖地道的热情非常高涨,无论男女老少,全村百姓齐上阵。壮年男子负责挖地道,老人、妇女和孩子负责平土,有时候两户之间的地道不到一天就挖好了。”李恒彪曾参与地道挖掘,“冉庄地道就像地下迷宫,一次日军来扫荡,战斗打了三个多小时,敌人都没能冲破我们的防线。当时在敌军中流传着一句口头禅:宁绕黑风口,不从冉庄走。” “地下战壕”曾抵御日军对冉庄的70多次进攻,消灭日伪军1000多人。

  冉庄地道宽0.7~0.8米,高1~1.5米,上距地面2米多。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顺沿东、西、南、北大街挖成4条干线地道,并筑有东西支线11条、南北支线13条,直通村外及周边几个村,最终形成户户相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长达16公里的“地下长城”。冉庄人民通过将地道连接水井、设置翻眼,化解敌军的火攻、水攻、毒气等进攻手段。

  走进冉庄地道,互相交错的地道令人难以分辨方向。地道内不仅设有指挥部、休息室、储粮室,还设有地下兵工厂、翻眼等多处秘密设施以及路牌、油灯。地窖、锅台、马槽,几乎每个普通的农家用具都被巧妙地设计成地道口,甚至墙角和地面都有精心伪装的地道口,使敌人难以发现。

  20万平方米的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仍保留着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风貌,两棵古槐、一座古钟依然矗立,平静安详。1997年,冉庄地道战遗址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7年,其纪念馆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每年参观学习的游客超过100万人次。

  绿色:澎湃着盎然的生机

  绿树掩映的山村,树上蝉鸣阵阵,在青山绿水间心顷刻便静了下来,凉风一吹,民宿上的风铃叮铃作响,仿佛进入宫崎骏的电影。走进涞水县南峪村“麻麻花的山坡”民宿,每个民宿小院都保留着乡间老宅的旧石墙,青砖灰瓦,屋内却搭配北欧风格的装潢,冲水马桶、热水器、WiFi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还有“私人管家”烹制的农家饭菜,提供清洁、洗涤等各种贴心服务。

  “在没有开展旅游扶贫以前,我们这里还是个贫困村。2014年,我们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52户85人,村民平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南峪村党支部书记段春亭介绍说。近年来,依托景区资源优势和紧邻张涿高速出口的区位优势,通过“双带四起来”的精准旅游扶贫模式,即“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以合作社方式把贫困群众组织起来、把扶贫产业建起来、把群众利益联结起来、把文化和内生动力弘扬起来,南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6年,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和中国三星“分享村庄”公益项目的支持下,南峪村将闲置的旧民居流转,推出“麻麻花的山坡”高端民宿,并成立了农宅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普通村民每人1股、贫困户每人2股的方式,全部村民入社,实现利益共享。

  该合作社确立了“一个基本,三个原则”的收益分配方式。“一个基本”,即全体村民共享;“三个原则”,即多投多得、多劳多得和帮扶贫困。合作社产生的收益中,50%用于给全体村民分红、30%用于合作社发展基金、10%用于村集体公共事业、10%作为公益传导基金用于帮扶其他贫困乡村。

  “我们与北京恒观远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托管协议,由他们整体运营精品民宿。”段春亭说,“运营商为每套民宿都配有一名管家,均为本村30~50岁的农村妇女,经过两个月以上的餐饮、卫生及礼仪培训,负责民宿内的迎来送往、洒扫庭院以及端茶倒水。”如今,南峪村已实现全部脱贫,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扶贫示范村。“通过合作社产业,让更多的村民实现就业,让大家既拿租金又挣薪金还分股金,成为‘三金’农民,也让村民的土特产都能卖上好价钱,让百姓的腰包鼓起来。”段春亭说。下一步,南峪村将打造60余套高端民宿,打造生态采摘体验园、野外拓展基地、水上娱乐项目等,推动民宿产业可持续发展。

  “我这么大年纪,还能上班挣钱,多亏了有这小院。”走进“麻麻花的山坡”4号院,忙着给客人做农家饭的蔡景兰谈起现在的日子一脸满足。民宿客人张小姐和家人来自北京,她们一直在夸蔡景兰的服务:“住这里就像在自己家一样,她的服务特别周到,饭菜也做得特别好。”

  自2017年4月正式上岗,蔡景兰现在已是“麻麻花的山坡”的“明星管家”。前些年,蔡景兰的老伴儿患上尿毒症,每年治病花费不小,家里因病致贫,自从蔡景兰当上管家,家里的日子才缓过劲儿来。“除了每月2850元的基本工资外,每接待一拨客人还有50元的提成,算下来每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去年一年,光靠在民宿打工,蔡景兰就收入3万多元。“原来担心自己年龄大做不好,两个月以后,工作开始得心应手,我也越来越有自信了。”蔡景兰说,尽管已经超龄,她仍希望给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从不会因为家庭而影响工作。她和记者谈起自己的子女时,脸上的笑容多了,皱纹也舒展开了,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蓝色:不断前行的力量

  6月25日,记者一走进位于高碑店市的河北新发地花卉产业园,就看见不同品种的盆栽花卉依序排列,摆得满满当当,不少顾客正跟商户洽谈。该园区由花卉批发区、鲜切花批发区、高档盆栽区等5大专区组成。随着北京花卉批发市场的加速腾退疏解,2018年11月,河北新发地迎来了首批“花卉人”入驻。目前,这里已建成3个花卉大棚,与500多家花卉商户签约。

  从“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再到“花瓶子”,河北新发地的农产品业态愈加丰富。“我们正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承接首都批发市场外迁,构建综合性一站式采购平台,推进农产品全业态发展。”河北新发地集团副总裁魏树俭说,“在全面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同时,河北新发地为商户配套了居住、教育、住宿餐饮、购物等功能设施,解决了商户落户难、子女上学难、购物难等问题,为外迁商户创造了安居乐业的环境。”2015年10月启动运行至今,河北新发地已建成精品水果交易区、大宗蔬菜交易区、调味品交易区等业态。目前,河北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已实现年交易量800万吨,交易额410亿元。“河北新发地先后承接各大专业市场疏解,直接疏解外来在京人口2万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我们义不容辞。”魏树俭说。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魏树俭也有清晰的思路。河北新发地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承接北京优质产业资源疏解转移,实现由“大宗农产品集散交易”向“现代服务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全面转型升级,打造高质量、高水平、高安全度、高诚信度的智慧型品牌园区,全力构建面向世界、辐射全国、服务保障京津和雄安新区的重要战略物流节点。

  在鑫澎达商贸有限公司的香蕉冷库门口,记者见到从事10多年水果生意的冯伟丽,她从北京搬到这里已经4年了:“刚开始感觉特别迷茫,毕竟在北京10多年,有固定的客户。吸引我留下来的是河北新发地不仅解决了住宿、孩子上学等后顾之忧,还为我们提供了近300平方米的库房,这是以前北京库房的4倍。”过去,客户到市场来选货,冯伟丽给配送到超市,销售范围基本上就是围着市场打转转;而现在,冯伟丽面对的是全国范围的客户,辐射范围更广了。“刚开始开拓市场比较困难,河北新发地为我们联系客户,原来我们只销售国产香蕉,现在我们也销售产自菲律宾、越南、老挝等国家的香蕉,旺季一天销售6000件,月均流水上千万元。”冯伟丽说,“现在,我在这里买了房,户口也落下了,成了新高碑店人,生活越来越好。”

  彩色:用之不竭的动力之源

  在此次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活动中,还有一个体验项目——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编辑、记者分别前往狼牙山镇东西水村,西山北乡石家统村、于家庄村、团山村,做农家院服务员、石料搬运工、除草工……两天时间里,随着角色的转换,编辑、记者们很快融入当地生活,与村民成为一家人。

  “我再也不会用‘搬砖’来开玩笑了。”《中国旅游报》记者于阗被分在于家庄村,入住做石料生意的农户家,体验了“搬砖”的辛劳。每天一早电钻声响起,记者们就起床和工人师傅们一起干活。因为奇石价值逐年增长,当地又有漫山遍野的石头,越来越多的石头加工厂应运而生,记者们有的负责搬石头,有的负责碎石和打磨。

  记者与《中国文化报》记者韩君怡、《中国改革报》记者吴限住进了石家统村程水子家。清晨,我们帮村民拔草除虫;饭前,我们帮着摘菜;饭后,我们洗碗、擦地。程水子连声说:“记者们勤快肯干,几天相处下来,我们已经成了一家人!”

  记者得知,程水子的妻子周文珍来自四川省广安市。“来这边20多年都没有回家,总想着多赚点儿钱再回去。明年真得回去一趟,看看姑姑和叔叔。”“这是我送给您的明信片。”记者拿出邮政制作的《诞生在四川》无人机航拍明信片,“明信片展示了四川的物华天宝、绿色生态、现代都市风貌以及对外开放。您想家的时候可以看看。”“真没想到,我能在明信片上看到故乡。”周文珍小心翼翼地拿着明信片,专注地欣赏上面的风景。

  在村头巷尾唠家常,到田间地头看发展。由于交通条件限制,韩君怡徒步3公里山路,来到位于东西水村的狼牙山文化博物馆参观采访。她表示,博物馆的建设与自身所在媒体报道主题相关,所以一定要去看一看。

  记者也在石家统村发现了一家超市是邮政快递代收点,店主程岩介绍:“投递员会先打电话通知用户,再把包裹放在店里。其他快递公司都只能送到西山北乡,要想取包裹还要坐车去乡里,很不方便。”

  红有红的底蕴、绿有绿的生机、蓝有蓝的强劲,具体来说,红色是基因、绿色是生态、蓝色是引擎、彩色是动力,保定是一幅充满生机活力、欣欣向荣、和谐繁荣的美丽画卷,让多种颜色相互交融、相互衬托,渲染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也让记者坚信:只有双脚走四方、双眼观天下、脑中有所思、挥笔力千钧,我们才能让这幅多彩的画卷更加姹紫嫣红。


眼看着刚摘下的熟透的桃子,老乡们的脸上挂满了笑容。《中国航天报》记者 刘岩  摄

记者们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蔡景兰成为“明星管家”,接受记者采访。

老民兵李恒彪说起地道战来,仍然滔滔不绝。《中国航空报》记者  姚旭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