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雪线邮路,我一生的路”——记四川省甘孜州甘孜县长途邮运驾驶员其美多吉
作者:记者 李晓东 周洪双 通讯员 郑秋来源:光明日报发布时间:2019-01-24

  

2018年1月20日,其美多吉在雀儿山下取冰化水,给水箱加水。周兵摄/光明图片

  “人在,邮件在!”

  这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邮政分公司长途邮运驾驶员、驾押组组长其美多吉的铮铮誓言。

  今年是其美多吉开邮车的第30个年头。过去29年间,他每月20多次往返于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雪线邮路”。这条邮路夏天有飞石、泥石流,冬天有雪崩、路面结冰,一年365天,天天难走。走过这条路的人,都知道其美多吉誓言的分量。

  29年来,其美多吉在雪线邮路上行驶里程140多万公里,从未发生一次责任事故。他将党报党刊和重要文件、群众的信件和孩子们的录取通知书,以及电商包裹一件不落地送到群众手中,他将藏区群众与外面的世界连在了一起,群众亲切地称他为“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

  “每当老百姓看到邮车和我,就知道党和国家时时刻刻关心着这里。”其美多吉说,“一个人的邮路是寂寞的,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雪线邮路,我一生的路。”

  一辆邮车开拓青春梦想

  1963年,其美多吉出生在甘孜州德格县龚垭乡。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藏区,汽车寥寥无几,偶尔路过几辆军车和邮车,小多吉便兴奋不已,追在车后奔跑不停。“那时,我就爱上了汽车,梦想着以后也能开上车。”其美多吉回忆道。

  对驾驶的期待和热爱,在这个年轻人的心中不断萌生,遥远的高原上开出了梦想的花。

  1989年10月,德格县邮电局购置了第一辆邮车,在全县公开招聘驾驶员。作为县城中为人熟知的会开车还会修车的年轻人,多吉如愿应聘上了这一光荣的岗位。

  邮政,使得多吉的梦想之花终于在现实中结出了果实。他对这份工作心怀感恩,对待邮车如同对待亲人一样,每天都将它打理得锃亮发光。每次临行之前,多吉一圈又一圈地围着邮车转,不放过任何一处安全隐患。

  “有人跟我说:‘多吉,你不是在开车,而是在玩命!’所以,我从来都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我总结出一条经验:邮车检查频率高,在路上受的罪就少。每次出班,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车辆。”多吉说。值得骄傲的是,29年来,多吉驾驶的邮车没有发生过一起人为安全责任事故。

  30年弹指一挥间,多吉的事迹不仅写在了纸面上,而且写在了甘孜德格广袤的高原公路上。其美多吉不畏艰险、为民奉献、爱岗敬业、忠诚担当、团结友善的品格,体现了邮政深入践行“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更生动地诠释了邮政人“一封信、一颗心”的服务精神。

  如今已过知天命年纪的多吉,依旧守护着20岁时与邮政结下的美好缘分、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长久约定。曾经,有跑运输的朋友劝多吉不要开邮车了,另寻出路赚大钱,多吉果断拒绝了。他说:“因为在我的邮车上,装的是孩子们的录取通知书,装的是党报党刊和机要文件,装的是电商包裹,这些都是乡亲们的期盼和希望。”

  一条邮路承载艰辛历程

  1999年,多吉从德格县邮电局调到甘孜邮车站,和他最爱的邮车一起踏上了从甘孜县到德格县的雪线邮路。

  高原上,邮政人把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的邮路叫作“雪线邮路”,但甘孜—德格这条雪线邮路,却是公认的川藏雪线邮路上海拔最高、路况最差的一段。甘孜与德格之间,高耸着“川藏第一高、川藏第一险”、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公路垭口海拔5050米,路面最窄处不足4米,一路险象环生。

  川藏邮路越难走,越须邮政人去探索。自1954年川藏公路建成通车以来,这条邮路就全年无休,因为这是一条连接祖国内地与西藏的“生命线”,举世闻名的川藏公路G318和G317国道从成都出发,形成了南北两条四川进藏线路。甘孜-德格邮路和连接甘孜全州18个县的12条三级邮路,成为沟通藏区与全国、全世界的信息、物流传递大通道。

  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风搅雪”的季节——空气含氧量较以往更低、大雪封山、道路结冰、万丈悬崖矗立在车轮边缘,这条邮路便成了“生命禁区”。多吉介绍:“‘风搅雪’就像海上的龙卷风、沙漠的沙尘暴。遇到‘风搅雪’,汽车根本无法行驶。当‘风搅雪’停后,前面的道路完全无法辨认,全靠一步一步摸索探路。”每到这时,邮车,和经验丰富的邮政人,便成为其他司机心中值得信赖的航标。春节期间,其他社会车辆都停运了,无尽的皑皑白雪中却依旧流动着一抹绿色,那便是其美多吉和他的邮车。

  2000年2月,多吉和同事在雀儿山上遭遇雪崩。两人用水桶和铁铲,一点一点铲雪,不到1公里的路,走了整整两天两夜。他回忆道:“被困在山上时,又冷又饿,寒风裹着冰雪碴子,像刀子刮在脸上,手脚冻得没有知觉,衣服冻成了冰块。晚上,为了取暖和驱赶狼群,我们只有生火,实在没办法,连备胎、货箱木板都拆下来烧了。”

  “什么都可以烧,但邮件不能丢。人在,邮件在!”

  一个信念指引敬业人生

  “我们的老站长生龙降措说:‘别人有困难,我们一定要帮,不要把邮路的优良传统丢掉了。’多年来,我一直记着这句话。”多吉说。

  在川藏公路上,经常出现车辆抛锚、发生高原反应的情况,加之路况复杂,常有司机被困,引起交通堵塞。这时,多吉就是高原上的“雷锋”——他是交通不畅时的“义务交警”,是为过路司机安装防滑链的“老师傅”,也是帮人们开过危险路段的“带路人”,还是雀儿山路段养路工人的“好帮手”。

  作为“邮政人”的多吉,以敬业可靠和乐于助人远近闻名;作为“丈夫”和“父亲”的多吉,也有温情的一面:“邮路上,我们可能半天都遇不到一个人、一辆车,尤其是逢年过节时,我特别想家,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和父亲。”

  安全,多吉是有信心的,但是孤独,却让人难以忍受。多吉告诉记者:“其实,我们也想跟家人团圆,也盼着放假,但我们的工作不能停下来,邮车必须得走。”这些年来,多吉陪伴家人过春节的次数仅有五六次。

  正是这样一位将职业视为第一使命的康巴汉子,在工作途中遭受生命威胁时,依然牢记着“大件不离人,小件不离身”的特别规定。2012年7月,多吉遭遇一批12人的劫匪。多吉挡在邮车前,毅然决然地说:“要打就打我,不准砸邮车!”那次,多吉肋骨被打断4根、头皮被砍翻了一大块、右耳朵被砍伤、左脚左手静脉被砍断、仅刀口就有17处,还有多处骨折。

  出院后,多吉因手脚经络萎缩僵硬而无法继续坚守岗位。他告诉妻子:“为了跑邮路,一定要康复!”多吉一家四处辗转求医,康复疗法痛得这个硬汉眼泪横流。得知可以重返“雪线邮路”后,多吉终于露出了笑容:“很多人觉得,我就算能活下来,也是个废人。但我不想变成废人。”

  如今,多吉的小儿子扎西泽翁也成了雪线邮路上的一名邮运人。最小的徒弟洛绒牛拥,也可以单独开车上路了。一个人的邮路是寂寞的,邮路上,有属于邮政人的自豪和骄傲。

 

  【短评】

  一个人 一辆车 一支队伍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有一条全程往返1208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雪线邮路。但就是在这条环境艰苦、气候恶劣的邮路上,其美多吉驾驶着那辆绿色的邮车,一开就是30年,行驶里程相当于绕赤道37圈,而且保持着“零责任事故”的难得纪录。

  你我眼中浪漫的飞雪,对其美多吉来说可能就是一个致命的“杀手”,泥石流、飞石的威胁也不时造访。必经地“雀儿山”可没有它的名字那么有诗意,海拔5050米的这段公路曾吞噬了不少驾驶员的生命。就算成功躲避开这些劫难,其美多吉还要直面漫漫邮路上的孤独和寂寞。

  路,似乎永远没有尽头;危险的警报,没有办法一劳永逸地解除;人,却要在孤独中一直保持英勇。这其中任何一项,都足以吓跑想要做雪线邮路驾驶员的人。而且相比经过概括和浓缩的故事讲述,现实总是要更加复杂和不易,可想而知,其美多吉多年如一日的坚守,背后需要何其强大的勇气和信念支撑。

  他是当之无愧的雪域高原忠诚信使。“工作不能停,邮车必须走”的工作信条,其美多吉一直践行,这其中有他对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别人有困难,我们一定要帮”的邮路传统,其美多吉一直传承,这其中有他对职业的尊重和敬畏。他说自己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邮车驾驶员”,但能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如此不平凡的业绩,更凸显其奉献精神的可贵。

  一个人、一辆车,就像一支队伍。这抹流动的绿色,在雪线邮路上架设起了一座桥梁,一边连着藏区百姓,一边连着外部世界。伴随着一封封邮件、一份份藏文报纸和一个个包裹的成功投递,心灵的滋养、梦想的声音、发展的信息、生活的希望和未来的期盼也一同抵达。其美多吉说:“我看到老百姓拆包裹的样子,心里就开心。”工作乃至人生的意义得到体现和认可,是一件幸福的事,也正是这种时间的馈赠和给予的获得,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

  前有“马班邮路”上的王顺友,现有“雪线邮路”上的其美多吉,虽然此路非彼路,但同为邮运人,他们隔空完成了一种精神上的呼应。如今,其美多吉的小儿子也跟随他的选择,成为雪线邮路上的一抹新绿。责任的接力,精神的传承,在带给更多人温暖的同时,也将激荡起更多思考的火花和行动的力量。